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作者: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譯者:葉小燕

出版日期:2014/10/30

ISBN:9789861371955

博客來書目網址

 

 

 

 

  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不管在哪一家書店,它都被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可見其對現代人的影響力及重要性。

  它就是我選擇分享的第一本書。

 

  大約在一年多前,我遭逢了人生的劇變。

  不,應該說,我的生活其實毫無變化。

  但因為人際關係的種種挫折,對我來說,這些毫無變化無異於劇變。

 

  首先我失眠了。

  甲狀腺亢進,治好後則是變為輕鬱症。

  想不出人生有什麼有意義的事情,找不到喜歡的事或者想做的事;唯一仍在做的事,唯有閱讀。

 

  我閱讀一本又一本的書,想要自我療癒我生活中的種種問題。

  其實現在也沒有答案。

  現在也依舊茫然。

 

  但我對自我覺察感到寬慰。

  其中,影響我最深的就是這本書。

 

  我想先簡單介紹這本書。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透過一個哲學家與一位年輕人的對話、辯證,以一種非常深入淺出的方式釐清阿德勒的心理學,以及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這樣一個終極想法的理念。

 

  首先,人類是主觀的。我們活在自己主觀的世界裡,因此折磨我們的種種自卑感,並不是客觀的事實,而是我們自己主觀的解釋。

  阿德勒認為,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為甚麼會有這麼多人際關係上的煩惱呢?因為我們尋求他人的認同。

  而尋求他人的認同,是因為受了賞罰教育的關係。

 

  當,走在無人的小巷裡看見前面有一個鞋子壞了的女性,你會怎麼做?

  當,走在人來人往的大馬路上看見前面有一個鞋子壞了的女性,你會怎麼做?

 

  如果她大聲呼救,非要你幫忙不可,這時你該如何?

  如果你想儘辦法幫了她,她卻冷冷離開,毫無謝意,這時你又如何?

 

  不管你選擇怎麼做,鞋子壞掉的是那位女性。要想辦法脫離那樣的狀況的,始終都是那位女性。

  簡單的說,這是那位女性的課題。

 

  我們不需為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我們的期望而活。

  因此我們要分辨能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

  我們要去區分這是誰的課題~因為這個決定而帶來的結果最後會由誰承受,就是誰的課題。

 

  我們要坦誠面對自己的課題,不對自己的人生說謊。

  而,別人要對你的選擇做出怎麼樣的評論,那是別人的課題,你是無法干預的。

 

  比如結婚。

  身邊的親朋大力反對,但,要跟對方相處一輩子的人是你,選擇要由你自己來做。

  即使如此,你是沒有辦法控制旁人要去喜歡或是接受你的對象的。

 

  需要接納自己的人,就只是自己。

  因為不喜歡自己是不幸的。

 

  要坦然接受那個辦不到的自己,但接納並不是要告訴自己這樣的我也好棒棒這種太過勉強或者正面的訊息,而只是在心中坦坦蕩蕩的接受,我,就是這樣的自己。

 

  所以人也要有甘於平凡的勇氣。

 

  活在當下。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即使,成果沒有自己嚮往的那樣傑出。

arrow
arrow

    ainan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